小寒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,中国大部分地区“小寒”和“大寒”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。道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,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,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。
小寒进补吃这些
适宜吃什么
1、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、性偏温的食物,如芝麻、栗子、牛奶等。
2、这个季节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,固本扶元,以“防寒补肾”为主,进补食物可选择桃、栗子、大枣、桂圆肉、淮山、莲子、阿胶、何首乌、枸杞等。但体质偏热、偏实及容易上火者,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。
禁忌吃什么
1、少食性寒凉的中药,如金银花、薄荷、白菊花、西洋参等,以免伤脾胃阳气。
2、切忌各种黏硬,生冷瓜果、冰淇淋、冰冻饮料等。
3、忌各种寒凉食物,如绿豆、绿豆芽、柿子等。
小寒进补不要盲目
虽然小寒时节是“进补”的最佳时期,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,一定要有的放矢。按照传统中医理论,滋补分为四类,即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。
1、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
如动后冒虚汗、精神疲乏,妇人子宫脱垂等体等问题,宜用红参、红枣、白术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。
2、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
如头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黄、嘴苍白、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,应用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胶和首乌等。
3、补阴针对阴虚体质
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、两颊潮红、手足心热、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,宜用冬虫夏草、白参、沙参、白木耳等。
小寒生活起居要注意这些
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。
1、防寒、护头
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,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,外出记得带帽。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,并且头为诸阳之会,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。
2、烦躁
除了多饮温水之外,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,如滋补汤品、牛奶、酸奶、各类粥品,将水分“锁住”。
3、多锻炼
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。除了注意保暖,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,振奋阳气,固表防感。此外,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,可增强御寒能力。
4、多在室外散散步
懒惰会让人心情越来越糟糕,当中午或下午有温暖的阳光和清新干爽的空气时,不妨多到户外去散散步,你会感到精神焕发,思路清晰。多进行户外的运动,如早晨的慢跑、跳绳、踢毽等。
5、精神上宜静神少虑
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。比如可以抽出时间安静的看看书或是听听音乐。
冬季生活养生秘诀
1、健脚
在冬季我们必须经常保持脚清洁干燥,袜子勤洗勤换,每天要坚持用温热水洗脚,同时按摩及刺激双脚穴位。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,活动双脚。
2、保暖
冬季属阴,要以固护阴精为本,宜少泄津液。故冬“去寒就温”,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。但不可暴暖,尤忌厚衣重裘、烘烤腹背、向火醉酒、暴暖大汗。
3、调神
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。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,如慢跑、滑冰、跳舞、打球等,都是消除冬季烦闷、保养精神的良药。
4、早睡
冬季阳气肃杀,夜间尤甚,要“早卧迟起”。早睡以养阳气,迟起以固阴
5、通风
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,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,以清洁空气,健脑提神为宜。
6、晨粥
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。营养专家提倡,晨起服热粥,晚餐宜节食,以养胃气。
天津国泰温馨提示: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。除了注意保暖,振奋阳气,固表防感。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,欢迎在线咨询天津河北国泰医院的专家或者拨打热线022-86265577进行咨询。